前段时间,塘厦镇林村社区电光村的居民向我们栏目反映,他们生活的那一带经常会莫名地散发一股刺鼻难闻的气味,甚至连附近区域的河水都变成了橙红色,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。那么,这些气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,污染源又是什么呢?一起来看记者的调查。
阿明(化名)一个月前来到塘厦镇一家工厂打工,选择在林村居住。当时他看中的就是这里山清水秀的环境。然而,好日子不长,从今年8月下旬开始,每天一大早,他都会闻到一股刺鼻难闻的怪味。
阿明:“班感觉刺眼,以为是哪个油漆厂加工油漆,当时没考虑那么多。”
因为当地有油漆厂和木器厂,一开始居民们都以为味道是从这两家厂传出来的,因为大家都是邻居,不少人都会暂时忍一忍,想着或许过一阵子味道就会小了。
附近居民:“我以为后面喷漆的味道,如果他是偶尔一下的话,怎么说,人家正当的,又不是非法的。”
附近居民:“这里坐着(味道)就会很浓,在里面就不会,我刚开始以为我这里才闻得到,我以为谁炒菜炒得那么辣。”
然而,几天过去了,怪味不仅丝毫没有消失却愈发浓郁了起来,与此同时,居民们还发现,附近河流的河水都发生了变化。
附近居民:“这河里面就浮着一层像油一样的,(你们怀疑是什么)我们不知道,就是说怎么这两天眼睛有点刺。”
阿明:“你在那里呆时间久了,靠近水源呆久了,眼泪会流下来,(有没有去周围闻一下 源头是在哪里出来的)这个我们当时没有做,就不敢靠那边太近了,离远一点。”
居民们最后实在是忍无可忍,随即打电话报了警。林村派出所的民警调查后发现,这些废水和废气都是从一家刚开业不久的“化工厂”传出来的。
塘厦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 邓少雷:“废水从这里流过来,这边的水面上是很多油渍的,而且停留的地方,还有一层红色的废水,有毒的废水经过的地方,附近的草都要枯死。”
让警方生疑的是,这家“化工厂”里的工人一看到民警,就开始四散逃走。再看看一千多平方的工厂车间,这里堆放的化学设备和各类五花八门的原材料,出警民警直觉判断这里并不是所谓的“化工厂”,而极有可能隐藏的是一家制毒工厂。
塘厦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李善禧:“原材料摆放一个仓库,也有几百个平方,摆放了好多原材料,有用大的蓝色的铁罐装的有30多桶,其他的 也有很多,另外设备有大的搅拌机,是玻璃做的透明的搅拌机,另外还有一些玻璃器皿,还有一些漏斗,总共加起来漏斗可能都有20多个,所以我们进去一看这个 规模,我们从警这么多年,我也是搞禁毒工作差不多有10年,也没有见过这么大规模的。”
于是警方立即制定方案,对周围进行地毯式搜寻,追捕逃跑的那几名工人。而林村绝佳的地理环境也给警方围捕带来了绝佳的便利。
塘厦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 邓少雷:“因为林村地处偏僻,附近都是菜田,还有小山头,但是高速公路也就在旁边,离高速路田心站出口,大概就是5到10分钟的车程,所以交通还算便利,但是人烟稀少,附近只有一些菜农和小加工厂。”
在附近的几个山头上,警方很快就追捕到了逃窜的五名男子。而与工人们四处逃散相比,工厂里主动留下的这位就显得淡定很多,他选择了直面警方的盘问。这名负责人姓张,外号“光头”,自认是这家“化工厂”的厂长。
塘厦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李善禧:“他其实为什么不跑呢,其实有一个原因,他就以为我们判断不出来,他这个工厂是制毒的,他还抱有一线侥幸的心理,以为会没事,以为只是来检查一下。”
任由警方如何问询,张某都一口咬定自己负责的这家“化工厂”生产的就是化学品,哪怕他根本拿不出跟化工沾边的任何证件执照。
塘厦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李善禧:“他当时都一直不供认是制毒的,他什么牌都没有,什么营业执照,什么经营许可证都没有。”
直到警方将所谓“化学品”的检测结果摆在他面前时,张某才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带领工人在这里制造毒品。据其他几名嫌疑人交代,他们被以每天3000元的工资招聘来工厂上班,每天半夜开工,工作也很简单,就是做好分配给自己的那道工序。
塘厦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李善禧:“从原材料搅拌,到过滤,挥发,蒸煮,结晶,总共就有5道工序,每个人的分工都很明晰,很详细,每个工序都是大概都是两到三个人。”
作为负责人的张某也非常“精明”,最核心的结晶技术他从不外传,而是选择自己亲自操刀。
塘厦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李善禧:“都是由光头的男子教他们怎么操作,他们都很容易就操作,因为他们前几道工序,前面三道四道工序,都是很简单,好像从铁桶里面抽一些原材料,几种几种放到搅拌罐里面,就可以的了,他就自己掌握最核心的那一道工序的技术。”
据参与破获此案的民警介绍,这样管理有序,有规模的制毒工厂,在塘厦的缉毒史上都比较少见,而直觉判断,在张某的背后,应该还隐藏了一个更大的 头目。然而,张某在整个审讯期间,都拒绝透露任何消息。那么,藏身背后的那名大毒枭究竟是谁?警方如何才能突破张某的心理防线呢?不要走开,稍事休息,广 告之后我们接着说。
从今年8月22日早上9点多一批制毒犯罪嫌疑人落网后,一直到接近中午12点,张某才向警方交待,工厂的幕后老板是一个名叫“李伟强”的男子。 而对于这个“李伟强”究竟是哪里人?现在又藏身何处?这些信息他就一概不知了。考虑到“李伟强”是租用厂房进行的毒品制造,警方决定从房东那里进行突破。
塘厦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李善禧:“我们询问这个房东过程中,也知道跟房东签订租房合同的人,就是用李伟强的身份来签的,所以我们也从房东的口中也知道,所谓叫李伟强的人,是一个福建的男孩子,而且我们也从房东口中,也知道这个李伟强的年龄、身高、样貌特征。”
房东口中的“李伟强”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,原籍福建,几年前举家将户口迁到了广东化州。和一般的租客相比,这个“李伟强”出手显得很大方。
塘厦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李善禧:“(租金)算高的了,因为怎么说,那里的地方又比较偏僻,而且他的厂房都是很简易的,只是上面用铁皮搭 建的,而且铁皮很多地方都已经锈了,都已经是漏水了,但是他还能租到很高的价钱,那里大概只有1700个平方,但是租金就租到18800块一个月。”
然而,警方按照这些信息,将李伟强的身份图像给房东辨认时,房东却矢口否认,这个“李伟强”就是和他签租赁合同的那一位。
塘厦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李善禧:“当时他没有拿身份证复印件跟房东签合同,没有,只是写有一个身份证的名字,跟一个身份证的号码,我们 查过这个人的名字,跟这个身份证号码,确实是存在,等于是确实是有李伟强这个人,让房东辨认,房东说不是这个人,所以我们当时就判断,工厂的头目是盗用了 别人的身份证,来跟房东签租地合同。”
那么,制毒工厂老板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?案件侦破一度陷入僵局。就在警方一筹莫展时,有居民向警方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线索,在案发前几天,曾 有人经常见到一位开着绿色奥迪车的男子来工厂。更让人兴奋的是,当时有居民记住了车牌。按照以车找人的思路,警方很快锁定了开奥迪车的那名男子的图像。
塘厦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李善禧:“我们当时也只是判断,通过相关的视频资料,让房东来辨认,最后房东辨认出,开这台奥迪汽车的,就是跟我签合同的那个男子。”
经调查,“李伟强”的真实身份姓廖,福建人,在8月22日早上事情败露后,廖某曾一度逃回福建,不过又在当天下午赶回了东莞,并召集其他逃跑的兄弟在东莞的一家酒店集合。这无疑给警方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抓捕时机。
塘厦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 邓少雷:“廖某当时召集他们那些跑出去的人,在东莞的酒店1007房,他就在那里等那些跑出去的人,当天也是第二天的凌晨,他们集中在那里的时候,我们把他们一窝端掉了。”
至此,这个特大制毒工厂被警方彻底摧毁,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3人,缴获冰毒58千克,麻黄素313千克,以及制毒原料和工具一批。
塘厦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李善禧:“在我们抓获的这13个犯罪嫌疑人当中,有12个都是有直接的亲属关系,13个都是福建人 12个都是 以廖某明为首的,其他的要么叫他舅舅,要么叫姨丈,要么其他是一些兄弟关系,还有一些是姐夫跟舅子的关系,还有一些是父亲跟儿子的关系。”
随着这起案件的侦破,警方也提醒广大市民,在日常生活中应提高对毒品的认识,若发现周围有制毒嫌疑,要积极向警方进行举报。
塘厦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李善禧:“从下面几个方面可以甄别出是不是制毒工厂,第一,他制造的产品或者原材料,如果是制造毒品的话,它都 会发出刺眼刺鼻难闻的气味,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看周围的植物,如果是制毒工厂的话,工厂周围的植物,主要是树木,他都会干枯掉,因为毒品的原材料,毒性很 强,会把周围的树木和植物都熏死的,第三点就是要看水源了,制毒工厂流出来的水,都是非常的臭又毒污染性很大。”
在这起案件中,房东因为把厂房租给他人用来制造毒品,同样触犯了治安管理的相关规定,因此被处于了相应的治安处罚。节目最后我们也要提醒广大市 民,在租房尤其是租厂房给他人时,应了解清楚房客租房的真正意图,并让其提供相关的诸如营业执照、经营许可等证件,以避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