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云原是一企业老板,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,公司出现亏损,曹云和公司经理陈建一起商量如何突破困境。
两人发现加工贸易环节每次订货可以延期交付货款,于是便打起了歪主意,利用货、款之间的时间差,骗取货物。
陈建向31家企业订购小额货物,并准时交付货款,获取信任,随后再签大额购货合同。月底时,陈建以低价变卖货物逃匿。
案发时,两人分124次骗取31家企业共计价值约228万元的货物。
市第二市区检察院调查报告显示:2010年以来,该院共办理中小企业间合同诈骗案件41件49人,其中仅发生在加工贸易环节的合同诈骗案件就高达31件39人,涉案总金额6000余万元,单件损失最大的达1900余万元。
受金融危机影响,东莞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压力,加工贸易环节成为中小企业间合同诈骗的多发地带。
犯罪分子诈骗被害人的货物、货款、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,因急于逃匿隐藏,对货物、财产低价售出,对货款、预付款随意挥霍,多数犯罪分子被抓获后已无力退赔,受骗厂家损失严重,严重影响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。
检察院支招
签合同看清对方资质
面对层出不穷的骗术,检察院提醒各大企业,一定要增强防范意识。
企业在签订合同前,要严格审查合同方及签订合同人的资质、合同方注册资金、资产负债、生产能力和技术设备等情况。
还要严格审查有关货物验收、付款期限、合同纠纷诉讼途径等重要款项。在履行合同过程中,要及时核实用于抵押物品、票据的真实性。
提醒
提防这5种常见骗术
1、以小骗大
犯罪分子在预付订金和小额交易中信守合同骗取被害方信任,然后再签订大合同,以“试货”、“观察市场反应”等为借口约定“先货后款”,骗取大宗货物。
2、以大骗小
犯罪分子以利润较大的大额贸易为诱饵,与被害方签订合同,承诺到期提供货物,骗取对方订金。
3、半真半假
犯罪分子在大额加工贸易中,一方面,完成部分成品并交付给被害方骗取被害方的信任。另一方面,秘密出售剩余货物逃匿,该类诈骗迷惑性极强。
4、借鸡生蛋
犯罪分子利用曾经担任某公司采购员、业务员的身份,离职后,继续以原公司名义与以前的合作伙伴签订合同,诈骗钱财。
5、加工陷阱
犯罪分子首先注册公司,然后通过媒体大肆宣传招加盟商,在承诺优厚回报的同时设置合同陷阱,骗取对方的订金、预付款等。该类诈骗表面上像合同纠纷,隐蔽性极强。